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本土心理學研究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回應〈華人孝道雙元模型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作者 伊慶春
中文摘要
葉光輝教授長久以來,關注華人的孝道觀念,並在一系列的研究過程中,發展出華人孝道之雙元模型,繼而將此概念應用於不同的研究議題上,且獲致良好的成果。鑑於孝道是華人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故葉教授的研究提議誠然對華人社會科學的研究有莫大裨益。雙元孝道模型的提出,是葉教授嘗試兼顧人文學者對孝道在歷史以及哲學基礎的探討,與社會科學研究者對孝道概念的定義和測量要求下,所建構而發展的成果。本文破題即以務農社會的文化原型以及家庭中親子互動連結的心理原型切入,在剖析孝道的歷史演變和不同階段的政治社會結構脈絡之影響後,指出孝道乃一多面向的概念,而權威性孝道和相互性孝道正符合最初提議的文化和心理原型。據此,孝道雙元模型的提出,明顯的改善了以往研究者從單一面向來討論孝道所可能產生的偏誤。事實上,孝道雙元模型的最重要貢獻即在同時考量「相互性」相對於「權威性」孝道的構面,就此二華人文化的基礎信念釐清了以往相關研究的爭議,提供研究發現相互衝突的可能解釋。尤其值得肯定的是此二對應概念的建構過程,其實經過相當系統化且有明確目標的歷程:由最初傳統孝道的15 項主要內涵,歸納得出四項主要成分,復由高階的檢驗而導致包含「尊懇奉祭雙親」的核心孝道觀念與涵蓋「抑順護榮雙親」的變遷孝道觀念。可喜的是核心孝道觀念往後被稱之為相互性孝道,與改稱為權威性孝道的變遷孝道觀念作一區隔。此一簡約化的努力完全符合社會科學的根本原則,且從名稱本身就展現了較可親的傾向。另一值得重視的學術貢獻在於使用雙元孝道模型的研究發現有相當一致的結果。在諸多試圖銜接理論假設的實證性研究中,相互性孝道往往顯示對個人的心理和行為發展有正向的作用;權威性孝道則造成負向的效果。由於相互性孝道的信念相當程度上是立基在親子間的情感互動,因此或被稱為核心觀念,或被視為與社會變遷趨勢具備更為搭配的特質,因此預測未來應該會呈現出更重要的正向影響。相對的,權威性孝道由於奠基在文化規範的階序倫理,隨著現代化程度、個人自主性的提升,未來應該會大幅降低其影響作用。如此一來,不論是應用在家庭的代間關係、青少年與父母的互動模式、一般民眾的價值信念等,我們將會觀察到權威性孝道不可避免的式微,而相互性孝道則將一枝獨秀,正向作用越趨明顯。屆時雙元孝道模型是否將朝向與西方社會相似的趨同模式(不復稱為雙元)?抑或在葉教授所謂的「新孝道」觀念下,藉由跨文化樣本以及貫時性研究設計等,來檢驗此二構面間的消長與交互作用?這些的確都是意圖發展孝道概念之整合性理論內容中,十分迫切且深具學術價值的研究方向。葉教授提出周詳的未來研究和應用規劃。以下就概念、測量和應用,以及另類發展等三方面,提綱挈領的從家庭社會學的角度作些建議,僅供葉教授參考。
起訖頁 187-197
刊名 本土心理學研究  
期數 200912 (32期)
出版單位 心理出版社
該期刊-上一篇 從「儒家關係主義」評〈華人孝道雙元模型〉
該期刊-下一篇 孝道的俗世意義與多重面向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