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中華會計學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The Effect of Economic Incentive on Audit Independence: Evidence from Audit Groups within Big 5
並列篇名
經濟誘因與審計獨立性--以五大事務所組別為觀察標的
作者 李建然陳政芳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審計客戶佔五大事務所內組別業務比重的大小5,是否會影響會計師獨立性。關於審計客戶重要性與審計獨立性的文獻,最早源於DeAngelo (1981) 的經濟依賴性 (economic dependence) 論點。DeAngelo(1981)認為會計師與客戶之間,是一種雙邊獨佔 (bilateral monopoly) 的關係,會計師享有客戶未來的準租 (quasi-rent),因而有經濟誘因簽發有利於客戶的審計報告,以留住客戶。而且,當審計客戶規模佔會計師業務比重愈大時,會計師愈可能違反獨立性。然而,隨著會計師客戶群增大,會計師較不依賴單一客戶之審計公費,因此,經濟誘因對會計師獨立性的損害會隨之降低。之後,DeAngelo (1981) 將此推論由會計師擴展至會計師事務所,認為單一客戶對規模較大的事務所影響較小,因此事務所規模愈大,審計工作愈獨立。基於DeAngelo (1981) 的推論,過去的相關研究亦多以會計師事務所為基礎衡量審計客戶的重要性 (Lys and Watts 1994; Stice 1991;Kellogg 1984;Wilson and Grimlund 1990; Bonner et al. 1998)。然而,由於台灣審計市場環境迥異於國外,使得以事務所為基礎的推論方式,不一定能完全捕捉到個別客戶的經濟誘因對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影響。首先,就國內法律環境而言,雖然近年來台灣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與歐美國家相較,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在國內,會計師被訴訟的現象極少發生,且訴訟或懲處之對象以會計師個人為主,而非事務所整體,其他會計師也不需負連帶責任,造成事務所內部會計師相互監督力量不強,內部審計單位自主性的提高 (郭奕伶 2000; 林嬋娟及蔡彥卿 1995;林嬋娟等 1996; 林嬋娟及劉嘉雯 1999;洪玉美 1995;蔡逸芳 1995。此外,就國內事務所的組織結構而言,事務所的審計客戶,多由事務所內各組別會計師,憑藉本身專業能力及人際關係招攬而來;審計決策及報告的簽發多由負責查核組別的會計師所決定,事務所少有干涉(賴春田2000。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發現,當事務所合併或有紛爭時,反對合併或紛爭一方的會計師,往往會率整組的審計人員及客戶跳槽,顯示客戶跟隨的是會計師所屬組別,而非事務所6。郭奕伶 (2000) 曾引述林柄滄會計師的評論指出,國內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皆由中小型事務所逐漸合併而成,合併後基於新加入會計師盈餘分配的自身利益,併入之審計客戶,並未因合併而打散,意指合併僅是同一會計師以合併後事務所的名義繼續執業而已。賴春田(2000) 更明白地指出,「事務所組織型態為一類似計程車靠行式的組織,事務所內部審計單位各作各的,合夥的目的純粹為了降低共同費用,更甚者只是為了使用同一個國外會計師聯盟的招牌。」上述事務所的組織結構與文化,亦直接反映在會計師盈餘分配的制度上。根據國內相關的調查顯示(林谷峻 1992;郭奕伶 2000),影響國內合夥會計師盈餘分配的因素,包括有:合夥人所負責組別的業務績效、年資及專業能力,其中尤以組別的業務績效,為決定合夥會計師盈餘分配的主要因素。另外,賴春田 (2000) 也指出,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的盈餘分配制度相當奇特,大多採利潤中心制度 (profit center),各合夥會計師只能分得自己部門的利潤。因此,基於上述國內審計市場環境的特徵,本研究延申DeAngelo (1981)的推論,以與國內會計師個人經濟誘因更密切的單位—事務所之組別,作為衡量的基礎,進一步探討審計客戶佔組別業務比重的大小對會計師獨立性的影響,希望能提供評估會計師獨立性不同的角度。在客戶相對規模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問題上,就國外文獻而言,則有兩種不同的看法。DeAngelo (1981)認為會計師與客戶之間,是一種雙邊獨佔(bilateral monopoly) 的關係,會計師享有客戶未來的準租 (quasi-rent), 因而有經濟誘因簽發有利於客戶的審計報告,以留住客戶。而且,當審計客戶所佔業務比重愈大,會計師也愈可能違反獨立性7。相反地,有些學者則認為,當會計師的審計失敗發生於業務比重較大的客戶時,其所承受的聲譽與訴訟損失,遠超過發生於比重較小的客戶身上。因此,在聲譽及訴訟成本的考量下,會計師可能對事務所的重要客戶,簽發較保守的意見,以規避風險(Kellogg 1984;Wilson and Grimlund 1990; Bonner et al. 1998;Stice 1991;Lys and Watts 1994;Defond et al. 2002)。在國內,基於國內會計師法律責任相對較輕,本研究預期當審計客戶佔各組別業務愈大時,對各組別會計師的經濟誘因愈強,因此愈可能對會計師的獨立性產生負面影響。即建立下列之研究假說:假說一:當審計客戶佔各組別業務愈大時,愈可能對會計師的獨立性產生負面的影響。此外,本研究進一步預期,會計師作審計決策時,對經濟誘因的考量,會隨著組別規模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規模較小的組別中,由於客戶群較少,單一客戶的相對重要性提高,進而增強會計師的經濟誘因。因此,組別重要性對審計獨立性的負面影響會提高。本研究假說之邏輯,與DeAngelo (1981)推論會計師事務所規模愈大,審計工作愈獨立的精神一致,差別只是本文以組別規模進行推論。即建立下列第二個研究假說:假說二:在規模較小的組別中,客戶重要性對會計師獨立性的負面影響會高於規模較大的組別。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即使是五大事務所,客戶佔各組別業務比重愈大,會計師愈不願意對有繼續經營疑慮的客戶,簽發修正式無保留意見。而且,隨著組別規模越大,客戶組別重要性對審計獨立性的負面影響會較小。不過,會計師在這一類的審計決策上,似乎亦會同時考慮客戶對事務所整體利益之影響。此種會計師在作審計決策時,將會計師個人及對事務所整體因素分開考慮之現象,正也反映我國特有的法律環境及審計市場的生態。根據我們的瞭解,本文為國內首篇以事務所內部實際執行查核及審計決策的單位為標的,探討其獨立性之研究,其研究發現應有下列幾項涵意。一、以五大及非五大事務所作為審計品質差異之代理變數 (proxy variable),可能無法完全代表審計品質,應進一步對事務所內部單位審計品質進行瞭解。二、提供政府主管機關,在評估審計品質的問題上,提供更深入的瞭解,以提昇相關決策的品質。
英文摘要
Due to Taiwan's unique audit environment, the audit groups within the Big 5 audit firms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reporting decision and compensation plan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whether an economic incentive within the audit group jeopardizes audit independence. Economic incentive is measured as a client's size relative to the size of audit group. Th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relatively larger clients of audit group are less likely to receive a going concern opinion, suggesting that auditors report more favorably to relatively larger clients of the audit group. Furthermore, we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economic incentive on the issue of going concern opinion is weaker for clients of larger audit groups, suggesting the larger group size can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incentive on audit independence. Our findings imply that, under Taiwan's unique audit environment, the audit group size within Big 5 audit firms is also a good proxy for audit independence.
起訖頁 79-96
關鍵詞 經濟誘因會計師獨立性會計師事務所組別有繼續經營疑慮之審計意見Economic incentiveAudit independenceAudit groupGoing-concern opinion
刊名 中華會計學刊  
期數 200310 (4:1期)
出版單位 中華會計教育學會
該期刊-上一篇 Share Repurchases and Insider Trading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