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教授為我國家庭醫學領域的領導者與楷模,非常感謝百忙中親稿撰寫〈台灣臨床健康心理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文的回應文。文中鼓勵並肯定健康心理學已具備「特定服務的對象、嚴謹的訓練認證及不斷的創新研究」的條件,成為一種臨床專業領域,且揭示不論國內外臨床健康心理學的發展,與一般醫療息息相關。從歷史看,陳教授分享家庭醫學與健康心理學的相遇與緣起,要拜陳教授與恩師吳英璋教授的全人觀點下,對個案的共同服務的成功經驗,這時間按陳教授的追溯起於1983年,算算已有26載,而正式第一位臨床心理師從事臨床健康心理學工作是六年之後1989年之事了。陳教授提醒相較於家庭醫學會成立於1986年,與健康心理學在臨床上起步時間接近,但是家庭醫學到1987年已是衛生署公告的十八個醫學專科榜首,其發展迅速,然而,從事健康心理的臨床心理師或推行工作仍相當有限,陳教授殷切指出以目前臨床推動健康心理學至今,我們發展有利之處在於有證照、已有專業服務模式、訓練課程漸臻成熟(碩士層級全職實習以及兩年住院心理師訓練),但是顯然成長緩慢。陳教授分析影響此領域發展的最大的障礙有三,其一,與其他重要專業領域合作及推展的廣度與深度仍然有限,其二為,人才培養速度落後,其三,到位的人員未能全面進入醫療系統中之服務、教學、研究、行政。他由家庭醫業的發展做出了許多寶貴的提示,透過反思,覺得健康心理學的發展,須深思播種到收成的三步驟: 拓墾、茁壯及深耕,以下是願望、也是期許的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