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癌症專科醫師行醫三十年,他一直思索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找到希望、抓住希望,還有一些人就是做不到?」筆者身為臨床心理師,時時面對且有責任去協助的人們,是當他們不能因應無法彌補的重大失落時,如父母親的逝世、配偶的外遇、罹患躁鬱症等—即生命失軌時。老實說,類似上述的問題也常常出現在筆者心中:怎麼幫助患者重建希望或生命?怎麼幫助治療師免於無望的侵蝕,有能力開展患者的希望?我們怎麼回答以上這些問題呢?說真的,誰有把握?專輯中蔡錚雲教授論文〈現象學心理學的理論與應用〉一文所提供的論點,的確啟發了筆者,在反思自己身為心理學研究者與臨床心理學家的需求與應用中,尋獲了可能的領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