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戰國時代(403~222 B,C)各國互爭雄長,社會動盪,是歷史上之一大變局。在思想界,人自為說,家自為書,各立門戶,互相批判,各家思潮亦在激盪中走向融合。戰國思想界常見的現象有二:一是一家之中眾說兼採,如墨者習儒者之學;法家受儒道二家之影響,韓非(~233 B.C)出荀子(~288 B.C)門下,其書亦以<解老><喻老>為篇名;二是一之中,門戶互殊,如《韓非子.顯學篇》所云:「自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階自謂真孔墨」,為爭正統,互相攻評,不僅學派之間爭辯激烈,如墨子(fl. 479~438 B.C.)非儒,孟子(371~289 B.C.?)拒揚墨;而且同門異戶之間攻擊尤不留餘地,《荀子.非十二子篇》對思孟學派的攻擊最具代表性,其言曰: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猶然而才劇志大,聞見雜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