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國基督教會史的第二階段,斷限於民國六年到民國十一年(1917〜1922)之間,並且冠以「討論宗教時期」的名稱,是因為從民國基督教會史的發展上看,從第一階段「教勢發展時期」(1912〜1917),到第三階段「非基運動與本色化運動時期」(1922〜1927)時,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係處於一個逆轉與受挫的情況;第一階段的五年內,基督教會在華的勢力有擴張的現象,而第三階段的六年內,基督教會在華的勢力卻遭受十分沉重的打擊,此種先盛後衰,先強後弱的現象,其間的差異性極大,真有天壤之別。而造成這種大局逆轉的現象,自非突然而來,它是逐漸醞釀演變而來的,應該自有一段過渡與轉變的時期,而此一過渡轉變時期,雖然為時不長,只有六年(1917〜1922),卻是自有它的時代特色,與前後兩階段所表現者不盡相同,有其自成一個階段的條件,所以把這一個承先啟後的時期,斷為民國教會史第二階段。民國教會史的第二階段,所以冠以「討論宗教時期」的名稱,係因此一過渡時期內,基督教會在華的發展逐漸地由盛轉衰,其盛衰關鍵全在於本期內,國內的思想界,文化界,乃至於宗教界有所謂的「討論宗教時期」的辯論發生,雖然最初的討論範圍,並非針對著基督教問題,但基督教乃是宗教的一部份,因此逐漸受到波及,而有全面討論基督教問題的發生,基督教會受此次討論的影響,因而埋下後一階段時期中,國內以行動來挑戰基督教會的「非基運動」的產生,所以「討論宗教問題」是本階段教會歷史的重心所在,也是特色所在,因此以「討論宗教時期」來命名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