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兩代不僅為國史上第一次真正大統一的時期,也是國史上第一個盛世,這是眾所周知的事。秦、漢兩代之所以強盛,原因固多,要而言之,與當時的民族精神有直接關係。根據史料顯示,當時一般人的生活,不但富有朝氣,而且頗富幻想和創造的能力;不但有冒險犯難的勇氣,並且也有責任觀念和自尊的意志。這種精神的發揚和運用,便促成了秦、漢兩代的強盛 。在西漢初年的知識份子中,能殫思竭慮、忠心為國而犧牲的,首推賈誼、晁錯兩人。劉向稱贊賈證說:「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團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過也。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至於只善謀國,不善謀身的晁錯,為漢室的安危,為萬民的福祉,曾不斷的上言,尤其日夜憂慮中央政府的不鞏固,建議削地政策,主張天子不要姑息,應當求取長治久安之策。錯父聽說,曾責備他主張削藩,將招致人怨。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歸矣!」遂飲藥死。 這種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偉大精神,兩千餘載之下,真令人欽佩不已。尤其他那「為人臣者,主而忘身,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義所在,」的執著精神,正是今日我們所最需要的。管子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今天我們如要厲廉恥,行禮義,救人心,挽頹風,就必須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和研究。發展科技,加強經濟建設,鞏固國防,固為當務之急,但是光發展科技和經濟,而忽視了人文科學的研究,決不是治國安民的萬靈丹,這是我之所以研究晁錯的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