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當代歐美學界中國古代身體觀研究綜述
並列篇名
Contemporary Western Scholarship on Ancient Chinese Body: A Review Article
作者 陳景黼
中文摘要
身體觀這個未見於古代文獻的詞組,可還原為先秦早已出現的「身體」和「觀」兩個單純詞。1成中英(Chung-ying Cheng)教授指出,2中國哲學中的「體」字,本指由氣血、精神、形軀所構成的有機身體,又兼有真實、自我、練習之意。3體字做動詞使用時,有三種意涵:一是伴隨個人直接經驗而來的體驗(tiyan)。此時的經驗範疇不只是日常事物,更包括對於道的理解。4第二是指體現(embodiment)。個體親身歷經某種狀態,或是讓私我的經驗具體化。亦即從原本按照某種方式或價值形塑自身,從而使自己也成為價值一部分的歷程。5第三是指人的行動。即練習或履行,或指有意識地讓某事發生,例如聖者的體仁。相較於古希臘與中世紀西方思想家將身體視為無用與煩惱之源,古代中國的身體則被認為是了解自我和宇宙本體的範式,從而加以修養與珍視。6另一方面,「觀」本指看、認識之意,如《老子》的觀復、觀身之說。據田曉菲(Xiaofei Tian)教授所言,佛教傳入後,觀字發展出穿透虛幻皮相,直達事物本質的澄澈洞鑒(clear observation)之意,以及藉由想像,使外物在心中視覺化呈現的「觀想」技術。7因此,「身體」與「觀」兩個概念在當代的黏合,其實也意味著今日學人從身體的視角,重新想像中國哲學面貌的過程。當身體觀這個新板塊持續與既有範式擠壓、碰撞時,中國哲學將有形成新變貌的可能。
起訖頁 183-212
刊名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  
期數 201206 (9:1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
該期刊-上一篇 文化傳統意義下的戰後日本天皇制論爭——以和辻哲郎的立場為中心
該期刊-下一篇 跨國界的歷史與東亞──從日韓思想史的視域思考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