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代以來,「忠」觀念,就有不同層次的涵義,而到宋代,更是可以見到三種不同的看法同時存在於世人的思想之中。其中,對政治權威的服從一端越來越突出。由於遺民與貳臣一直以來都是清史研究中的顯學,因此清初的忠君觀研究也多由其出發。從這兩者出發,將得到以下結論:遺民與貳臣對於臣節上,是採取一種比較務實的態度,頗能體諒當事人所身處的困局,臧否時人時,也比較寬厚,順、康時期並不流行乾隆時期嚴厲斥責貳臣的態度。相反的,事功和社會實效等考慮,往往較道德空言來的更為重要,一直要到弘曆於1777 年修〈貳臣傳〉後,失節的行為才普遍受到社會的強烈譴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