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大體而言,鴉片戰爭以前兩、三百年間的中法關係,主要是一種文化層面的關係,可以稱之為傳教為體,學術交流為用的一種對等關係。透過來華耶穌會(The Society of Jesus)教士,如義大利人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6-1610),艾儒略(Jules Aleni, 1582-1649)、畢方濟(Francesco Sambiasi, 1649卒)、龍華民(Nicolas Longpbardi,1591-1666)、鄧玉函(Jean Terrenz,1576-1630),比利時人南懷仁(Ferdinand Verbiost, 1623-1688),西班牙人龐迪我(Diego de Pantoza, 1571-1618)、法國人洪若瀚(Joan de Fontaney)、張誠(Joan Franciscus Gerbillon)、白晉(Joachi, Bouvet)、李明(Louis le Comte)、馬若瑟(Joseph Marie de Premare)等的介紹和影響,一般法國學者文人對中國文化具有好感,並推崇備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