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由彰化縣衛生局會同檢方掀起「橄欖油沒有橄欖」的風暴,這個事件的起因是,某廠商所賣的橄欖油並不含橄欖油成分,而是由較為低價的其他植物油調製而成。這事件再加上稍早發生的「米粉沒有米」,以及「天然麵包摻用香精」等食品攙「偽」議題,嚴重衝擊消費者的信心,更是損傷了台灣美食王國的信譽。這些食品攙「偽」問題,依其影響程度大致分為兩類;其中之一,是為了口感或外觀或便於保存,以致需於食品中摻用有礙健康之摻料,如毒澱粉事件或橄欖油內的銅葉綠素;另一類是以低價品混充高價品販售,以獲取不當利益,如以越南米混充臺灣米或油中調和大豆油卻混充純橄欖油販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