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東吳社會學報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歷時與共時的交會:從伊里亞斯的文明化過程到布迪厄的生活風格研究
並列篇名
The Encounter of Norbert Elias’ Civilizing Process with the Life-style Studies of Pierre Bourdieu: A Contrast
作者 胡正光
中文摘要
德國社會學者伊里亞斯(Norbert Elias)在歐洲文明化的研究上是個獨樹一幟的傳統,他標榜的「形態」、「過程」雖然不是今日的主流,不過他對文明如何發展的看法,卻深具啟發性。本文的第一個目的,就在介紹伊里亞斯的分析概念,他對「人的科學」(Menschenwissenschaften)的理念,以及一些對「文明化過程」的主要批評。第二個目的,在於藉助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思想工具」(thinking tools)—— 習性(habitus)、場域(field)、資本(capital),來描繪伊里亞斯的「宮廷社會」(court society),以證明二人概念上的相似之處,以及理論上的互補性。 本文的結論是,首先,伊里亞斯的歷史分析之缺點,在於「形態」概念過於廣泛,以致於描述多於分析,他必須利用更多的分析概念,才有助於解釋「過程」。對此,布迪厄的文化社會學對「形態」是個很好的補充。其次,布迪厄的「資本」分類沒有顧及到暴力的面向,是一個缺點。「暴力」既然沒有從社會完全絕跡,且當它可以合法或非法地轉化為其他資本時,我們就不能忽視它的存在。在這方面,伊里亞斯足以提醒我們,社會學對人以及社會的假設都過於受到「文明化」的影響。第三,兩位理論家都試圖消弭結構與行動的對立,然而,他們這部分的成就仍然難以評斷。因為,若「社會」是一個集體的概念,對「規則」的探討將無可避免佔據比較重要的位置,若說社會學先天上傾向結構的研究,也不足為怪,社會學理論似乎不應再執著於「行動」與「結構」孰重的爭辯上。
起訖頁 43-80
關鍵詞 伊里亞斯布迪厄形態文明化過程習性Norbert EliasPierre BourdieuFigurationCivilizing processHabitus
刊名 東吳社會學報  
期數 200506 (18期)
出版單位 東吳大學
該期刊-上一篇 Diploma Disease: Rethinking the Pursuit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 Mediation for Upward Mobility
該期刊-下一篇 當「運匠」聽到「地下電臺」:論計程車牌照開放運動的微視動員脈絡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