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親職化(parentification)現象通常是父母親與子女的角色反轉( role reversal),被親職化的個體承接了父母親應該扮演的角色,並且在情感上或肢體上照顧父母親與家人(黃宗堅、李佳儒、張勻銘,2010;DiCaccavo, 2006; Jones & Wells, 1996)。他們接收了父母親投射出的理想形象(projected ego ideal)並放棄自己真實的需要(Wells & Jones, 1998; Wells & Jones, 2000),擔心若不滿足父母親的期望,則自己就會失去父母親(DiCaccavo, 2006)。儘管親職化個體被賦予這些附加的發展任務,這卻也提供他們親近父母親以及被父母親所喜愛的機會(Jones & Wells, 1996; Wells & Jones, 1999)。如此看來,確保自己能持續與父母維持關係似乎為這些行為模式下的基本訴求。此外,在臨床經驗中也常見親職化個體被形塑出「強迫性照顧行為」( compulsive care giving ) (DiCaccavo, 2006; Wells & Jones, 1999; West & Keller, 1991)。他們認為自己必須為他人付出,但在自己有需要時卻不願意求助(吳嘉瑜、張盛堂,2004;黃宗堅等,2010;West & Keller, 1991),他們對自己的依賴需求感到矛盾與不安(Wells & Jones, 1998)。儘管有需要,他們也不依賴別人(張進上、郭志通,2005),此行為模式即為筆者所稱之「依賴困難」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