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軟體發展迅速,但根據軟體協會的調查得知,多數以直覺方式估計軟體開發所需之時間與人力,尚未發展出適用的軟體預估模式,國外雖有軟體預估模式的研究,但這些模式係以國外軟體環境的實驗發展數據所導出,不適用於國內的軟體發展環境。
本研究乃針對上述問.題,深入探討並設計適用於圈內軟體環境的預估模式,提出軟體績效評估,以適應能力的介面設計,使差異分析具有智慧程度。其研究方法與驗證評估如下:
1.以問卷調查方式蒐集國內軟體的特徵。
2.從國外已發展的預估模式中選擇較具代表性的模式,結合軟體生產理論,進行理論與實證研究,加以量化分析;且對發展時間較近的預估模式,用以驗證。
3.以國內實際軟體發展資料,對模式加以評估、分析差異之原因,並導出具體評估模式。
由於在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下,政府機構與民間企業為了內部自行發展的需求或外來的壓力,對於軟體開發的需要日趨殷切,以期提高生產力求得更高的品質與績效並增加競爭力。
惟在軟體發展的需求計畫上,遭遇到以下的問題:
(1)如何安排一個軟體的專案計劃?時間如何預估?人力如何安排?所需經費預算如何?
(2)有無軟體發展預估模式可資應用?其可信程度為何?正確性如何?
此類問題發生在沒有設置軟體部門的電腦用戶,同時亦發生在有軟體部門卻人力不足的單位,甚至在一般自行開發軟體的機構裡,亦甚需要有一預估模式,以便能客觀的規劃該機構內的工作量。
本研究是從理論、模式、系統的整合角度來設計軟體績效評估模式,經實驗結果顯示,國外開發之模式在國內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結合軟體生產理論,以數學量化分析模式,透過實驗發展數據,導出具體實用之軟體績效模式,以適應國內軟體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