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公共工程建物損害程度的評量通常是以鑽心取樣之破壞方式進行,此法會在結構上留下孔洞需要修補,部份檢測物因構件鋼筋數量密集或必須具備防水性並不適於鑽心。近年來土木工程之非破壞檢測技術有大幅進步,已克服了混凝土材料巨積及非均質的特性,已可實際檢測出混凝土設施之裂縫瑕疵深度或道面下方是否掏空等問題。目前非破壞檢測產學研發的新趨勢,是以多種檢測方法對檢測標的物進行檢測,由於不同檢測方法(例如應力波動、雷達波、紅外線)均有其優勢及盲點,以不同方法檢測可以取得更精確的結構破壞狀況,此外一個檢測標的可能包含多種構件或劣化狀況,亦需以不同檢測方法才能了解其破壞的全貌。以下為朝陽科技大學營建系非破壞檢測中心所承接之擋土牆裂縫及後方支撐狀況檢測案例,希望藉此案例檢測原理、檢測流程及結果的介紹來說明如何以多種非破壞檢測技術在公共工程設施做損害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