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構造設計的實踐,即設計教學與實作作為知識的方法論層次談起,進而上溯構造的認識論層次與本體論層次,是一個知識產出的論述表裡次第。構造,不單純以設計與技術之應用來談建築的產生過程,亦即,跨出技術性工具以看待建築實踐之營造活動,更關乎人與物之間的倫理性、材料本身構築之原則與超越此物質基礎之上的構造詩性。邇來臺灣各大學建築系建築設計教學,多習慣以創新思維用來審視「社會人文議題與創意取向」、或「空間建構與基地取向」,此時提出另一面向「構造與空間文化形式」「物質性與構造詩性取向」的設計議題,作為技職教學型大學建築系迥異於研究型大學之建築設計教學,更強調「實務與技術」之本質探討。冀望此一論述與設計教學,能將技術層面的工具性操作提昇至美感層面的心靈活動之探討,既具科技性與兼顧藝術性之創造力思維,連結「學院--實務」之教育功能外,更使構造知識具有一實踐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