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詩論的性情觀,貫通了本體論與心性論,揭示了於人情中見天理的昇華途徑,追求的是以詩來表現人的性情之既本真又超越的審美狀態。它沿著審美的方向提升了傳統儒家詩學性情論的超越層次,昭示著儒家詩學性情論的審美化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船山認為人的情感與外界事物之間,雖有天人、主客觀之分,卻不是單向的決定與被決定、反映與被反映的問題。因此,船山強調詩歌創作因而必須分別從內、外兩個方面著力;對內應充分展示詩人主體的情志或才情,對外則充分反映客觀生活的事理。如此觀點,可以說是對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之追求。船山建構了一套創新而嚴密的詩歌性情理論系統,更重要的是,他同時未嘗忽略詩歌的審美價值;所以船山的詩情觀不但是傳統儒家詩學性情觀的繼承與發展,儒家詩學美學化的重要完成,也是中國詩歌美學理論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嘗試針對船山詩情理論作扼要地分析,瞭解船山此一詩學理論與其哲學背景的關係,同時著力於疏理其詩情說所表現的主要觀點,並進一步認識其「性情」本體思想與創作理論上的聯繫。希望藉以釐清船山詩情理論的主要內涵,並試圖提出一些感想與觀念上的歸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