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詩、論詩又寫詩的作家在台灣並非異數,但能在譯介對象歐、亞、非、美洲兼顧的詩人大概非陳黎莫屬。陳黎的譯作跨越不少國界,而其創作則是跨越不同文化(音樂、繪畫、外國文學),在講究全球文明對話的時代,陳黎多樣越界的選擇裡,對形式的大膽實驗,對女性、少數族群和第三世界的關切,是很值得我們留意的。現今已有數篇論文以後現代主義和後殖民論述處理陳黎的作品,在其又本土又前衛的特質裡,陳黎確實建構了一則台灣詩學的奇景。然而,若是透過跨文化的理解,陳黎作品彰顯的意義應當不只本土和前衛。本文將就其翻譯的大宗-拉美新詩為討論的起點,思考陳黎在創作中所受到的影響。詩人自認從拉美詩的翻譯,而有了模擬轉化之作,這種把拉美文化暗渡到台灣的文學工作,如何解消將美國化當作國際化的迷思?經過文化翻譯之後,陳黎的挪用∕改寫如何構成其詩作的獨創性?透過譯詩和創作的剖析,又能達成怎樣的文化比較面向?凡此種種,皆是本文的研究重心,期待透過陳黎的詩翻譯與再創造,闡釋翻譯的跨文化和互文研究,進而建構詩人自身的詩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