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藉由對台北西門町消費地景變遷的歷史與民族誌考察,反省並修補晚近全球化理論中相當盛行的「去領域化」概念。本文主張:去領域化不該是「無國界」或「除地域性」的簡單想像,所有去領域都必然伴隨著再領域化。去∕再領域化的歷史不是單線性發展,而是辯證的推拉過程。本文解釋了不同時期在西門町的居住∕行動者(日本殖民者、戰後中國移民、晚近台北青少年等),如何透過挪用或模擬遠方異地的消費素材,以實踐他們的文化想像計畫。此外,本文亦進一步以經常報導西門町的Taipei Walker—來自日本、卻生產在地消費情報的雜誌為案例,說明這個跨文化的消費鍊結與想像社群如何形成。由此,西門町的地景宛若一張羊皮紙,既更迭抹除、卻又沈積堆疊著日本殖民現代性、國府發展主義邏輯、以及在地∕跨國聯結的青年次文化等遺緒,從而建構出如今我們所見:台日文化交混雜揉的「擬東京」消費地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