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20年代美國產科醫界提出常規會陰切開術的優點後,這項手術逐漸為不同社會接受並採用;然而,歐美產科關於會陰切開術必要性的論述,在1990年代有了重大的轉變。會陰切開術的施行率,也因此被視為評估婦女生產照護品質的指標,以及產科醫師接受醫學新知改變行為的研究標的之一;但是,台灣的婦產科醫師並未受到「會陰切開術不應常規使用」論述轉變的影響。本研究將檢視台灣醫學論述中的會陰切開術,以分析產科界使用的脈絡。透過文獻分析法,分析近年醫學系共同筆記、醫界內部通訊、產科教科書以及期刊報章有關會陰切開術的討論內容;並在台北縣的某區域醫院產科,進行田野觀察。
對照國外產科知識的轉變,台灣因為單一助產專業、醫院生產的趨勢,以及台灣婦女自然產運動起步較晚,使得多數的產科醫師並沒有受到國外產科知識轉變的影響;也因為發展人工生殖高科技的產科研究取向,使得產科醫師忽視低科技的會陰保護技巧、和限制使用會陰切開術的論述。
在會陰切開術醫學論述的形成與轉變的歷史中,我們很清楚地看到現行醫療典範對於自然產的思考,是建立在醫療導向的邏輯之下。因此,為了讓醫療社群更能重視婦女健康,台灣需要建立產婦中心的新照護典範,並進行更多科學、以及產婦心理層面的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