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族原住民之間的兩性關係有相當的差異性,過去以父系∕母系劃分失之簡略,而其劃分法也難以準確描述原住民文化中細膩的兩性關係。本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生命史的資料收集,對象為目前在台北地區工作或就讀的各族原住民。希望以詮釋學的文化主體性觀點,呈現他們對於自己文化中兩性關係的洞察及主觀詮釋,藉以討論兩性之間是否有可能跨越優勢∕從屬或剝削∕被剝削的對立,經濟權的掌控是否必然代表某一性別在其社會中處於優勢地位的議題。
研究結果分承傳與義務(社會制度中的權力)、衝突與圓融(權力行使的形式)、及兩性分工、經濟與自主性(權力展現的場域)等三個面向來討論,發現對原住民兩性關係的瞭解,恐怕需跨越傳統父權∕母權的概念,因為對某些文化而言,社會的運作並不一定建築在權力擁有的基礎之上,而性別也不一定是該社會中權力運作的重要分際。西方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及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強調,經濟能力缺乏是女性居於次級地位的主因,這些理論運用在原住民文化中似乎要有所保留。過去探討兩性權力議題的研究,過度著重在「公領域」及「平等」的表徵,也往往使得我們錯失了洞察文化深層內涵的機會。未來我們應重視性別關係中的契約化(contractualization)的概念,因為制度上的兩性平等雖然隨婦女運動而改善,但文化深層中個人與制度間的內隱規則,才是使每個社會中呈現出差異而不變本質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