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同志研究以及同性戀者的個人故事中都指出,現身是同性戀認同發展的中心面向,而在向朋友、同事、家人現身中,向父母現身是同性戀面臨的最重要卻又最困難的挑戰。本研究總計訪談了32位從16歲到42歲的男同志,以瞭解台灣男同志與其原生家庭的關係,以及現身與否的考量、策略、時機與後果。
現身的考量主要有以父母為導向(怕父母傷心、失望)以及自利導向(怕父母不能接受,繼而影響自己的權益)的因素。現身或不現身的策略則包括1. 隱藏(同性戀資訊管理、偽裝、與父母疏遠、離家)。2. 降低現身的風險(增強自身的能量、降低父母對他的期望、主動提供資訊以改變父母的態度)。3. 應付婚姻壓力(提出不婚論述、鼓勵兄弟結婚生子)。而現身之後父母經常採取否認的態度,或自責教養方式有誤,或質疑小孩被朋友帶壞,同性戀成為一個不能碰觸的禁忌,一道不能揭開的傷口。有的父母有程度接受,事實上是接受自己的小孩,但不能接受同性戀。父母可能仍擁有刻板印象,因此擔心小孩受到社會歧視、孤單、得到愛滋病、失去男性氣概等。只有極少數的例子,因親子關係良好,父母的態度本來也較為開放,父母會嘗試去理解同志兒子的處境,進而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