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男同性戀與父母:現身的考量、策略、時機與後果
並列篇名
Gay Men and Their Parents:Decisions, Strategies, and Consequences of Coming Out
作者 畢恆達
中文摘要
許多同志研究以及同性戀者的個人故事中都指出,現身是同性戀認同發展的中心面向,而在向朋友、同事、家人現身中,向父母現身是同性戀面臨的最重要卻又最困難的挑戰。本研究總計訪談了32位從16歲到42歲的男同志,以瞭解台灣男同志與其原生家庭的關係,以及現身與否的考量、策略、時機與後果。 現身的考量主要有以父母為導向(怕父母傷心、失望)以及自利導向(怕父母不能接受,繼而影響自己的權益)的因素。現身或不現身的策略則包括1. 隱藏(同性戀資訊管理、偽裝、與父母疏遠、離家)。2. 降低現身的風險(增強自身的能量、降低父母對他的期望、主動提供資訊以改變父母的態度)。3. 應付婚姻壓力(提出不婚論述、鼓勵兄弟結婚生子)。而現身之後父母經常採取否認的態度,或自責教養方式有誤,或質疑小孩被朋友帶壞,同性戀成為一個不能碰觸的禁忌,一道不能揭開的傷口。有的父母有程度接受,事實上是接受自己的小孩,但不能接受同性戀。父母可能仍擁有刻板印象,因此擔心小孩受到社會歧視、孤單、得到愛滋病、失去男性氣概等。只有極少數的例子,因親子關係良好,父母的態度本來也較為開放,父母會嘗試去理解同志兒子的處境,進而提供支持。
起訖頁 37-78
關鍵詞 同性戀現身家庭污名管理gay menhomosexualitycoming outfamilystigma management
刊名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  
期數 200305 (15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婦女與性別研究組
該期刊-上一篇 揭下面具的鱷魚:邁向一個現身的理論
該期刊-下一篇 臺灣同志運動的機構化:以同志諮詢熱線為例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