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年會研討會,對我們社群來說都是一次里程碑。在這個帶有「儀式性」的學術盛宴中,鼓勵創新,鼓勵知識發表,鼓勵認同交流,我們從舉辦當事人的角度來看,總是偏向正面的記憶與感謝的想法,進而累積成下一次年會的力量。而我們也瞭解,不一定所有與會者都能同意這樣的側記,例如,年會對一些參與者來說可能不具有太大意義。而本文簡介的幾個特色,包括「承辦單位」的參與,對於「公共性」的強調,以及學群整體發展的努力等,這樣的單方面的強調,可能也有人不同意。同時,面對兩天的盛會,單憑短短一篇側記,其實是無法細數每個角落,也無法涵蓋每個場次的重點或者火花。所以,本文必定有疏漏的地方,也必定有他人不以為然之處。有人可能認為論文篩選機制不明,未入選者中頗多遺珠之憾,而一些獲得發表的論文,則不該被選入。另外,也可能有人不認同這樣大規模的論文與座談的發表會,時間與討論不足,而流於形式、過於儀式化。的確,年會有非常多的功能,也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從論文競爭、認可重要學術論文發表,到社群認同與建構研究課題的正當性等等,有不同光譜,而大家的期望值落點也不一樣。如果單從學會主辦者的角度來說,總希望結局能皆大歡喜,達到最大效益,但限於經費、人力、物力與時間諸多外部限制,要真能做到面面俱到,任務實在艱鉅。但可以樂觀的是,台灣社會學會,自始都是開放、多元、民主的學術社團。今年(2010 年)的年會,主題為「預見下一個台灣社會?」(The Next TaiwanSociety ?),預定在十二月的時候在輔仁大學舉行。此次是聯合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同時舉行,相信透過經驗累積,反省與創新,加上現任理事長陳東升教授及輔仁大學同仁的合作,成果一定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