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五代道教領袖杜光庭的《道教靈驗記》作為研究文本,藉此考察此一道教小說的新體在敘事結構、故事命題和宗教傳播上的特質和意涵,除了可用來區別佛教應驗錄外,亦可進一步理解道教教義在五代時的轉折,所受到當時社會氛圍與文化影響的內容。《道教靈驗記》似仿傚佛教應驗錄的敘事結構,但就驗證的教義和宗教的命題來說,實未曾偏離道教的核心教義及本質。其一、就敘事而言,同樣採取佛教應驗用利益作為靈驗發生的主要情節,卻在其中寄寓與表呈崇奉道教對己生命當下及未來的保證,一個和佛教迥異的題目,其二、在仙人形塑上,受到靈驗必扣合利益的引導和欲使群眾接受,讓仙人的職志傾向體恤人世的苦難外,身份也近於傳統的偶像即神靈崇拜,至於處於實習階段的道士復退為操作道法,為聖俗中介者的身份而近於巫者,道觀視作群眾獲悉神仙指示的聖所,以取得仙人或道士的生命指正,仙人及道士皆為人世及個人解厄與服務,具有入世的鮮明傾向。其三、就義理詮解而言,已折衷世俗的集體意識,除了道教本承繼冥界與人間官僚制度相仿的傳統信仰,作為道法運作的系統,並收攝佛教輪迴於地府施行報應的手段之一,另將業報自受作為道教報應發生的主要原則,原屬道教的承負報應則退居為附加罪則,嘗試合理的讓民間已然接受生命歸趨和運作機制的思維,容納在道教原來的體系中,也將佛教有關的法事,安放在生命層次最下的冥界空間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