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本研究初步探討完形團體引發主角前接觸過程中,所有團體參與者,包含領導者、主角和其他成員間的對話轉化歷程。追溯主角在重新「形成」、和「開啟」心理空間,面對與接觸自己真實且混亂的感覺,了解自己內在兩極對立,進而開啟體驗,即是完形經驗環中前接觸階段的過程。分析所有成員與領導者互動的陳述語句,以了解在認知性歷程能力上之心理空間、以及在互動方式上之協商治療議題的轉變情形,找出完形團體的歷程特徵之初步組型。心理空間是指個體對模稜兩可與不確定的認知性歷程的能力,其功能是容納意義,包含觀察、事實和情緒的轉變。協商議題之轉變則指個體投入團體合作性治療工作的互動能力變化,檢視團體成員在投入與其他成員或領導者間談話轉折中話題的改變。研究者先將心理空間編碼系統,與協商治療議題系統等二個互補性的治療性對話研究工具翻譯成中文,再經由諮商實務、以及教授諮商團體歷程分析的學者修正潤飾,成為中譯編碼版本定稿後,再進行編碼與分析。心理空間編碼系統(Psychological Space Coding System, PSCS)是由Marziali(1995) 依據臨床和理論為基礎,所發展出的系統工具,來得知成員對模稜兩可與不確定的認知性歷程的能力。協商治療議題系統(Negotiation of Therapy Agenda,NOTA)則由 Tsang(1995)所發展,檢視團體話題的轉換或開啟,了解意義如何透過合作性治療工作的互動而被傳遞。經由分析主角經歷前接觸階段中,所有成員和領導者之陳述語句,評量團體人際間投入、與治療性進展等面向,找出成員重新形成、和開啟心理空間的變化,以提供完形團體歷程如何開展、和效用發揮之詳細、且多面互動片刻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