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乃中國詩歌傳統中重要意象與命題,而「酒」與「紅」二字連用,實有獨特文學意涵。二字連用始於隋末唐初尹式之詩,爾後唐代諸公亦多用酒紅一詞入詩,其意象表現於三方面:一、暮年壯志未酬之悲;二、美人醉酒嬌容之態;三、歡宴酬唱之醉況。宋初諸公,亦無出其左右,至蘇軾〈縱筆三首其一〉,方使意象擴大,出現「老叟童顏,面色紅潤」的新意象。本文以創意思維為角度切入,探討蘇軾何以自創新意,自鑄偉詞,據筆者考察,主要手法大致可分為一、逆向思維,以結構對立與意象群對立的方式,拓展意象;二、組合思維,以同類重組與異類重組的方式,繼承詩歌傳統中的酒紅意象,並翻新出奇,跳脫前人窠臼。此詩見收宋代諸多詩話中,公認為奪胎換骨法經典範例,此說濫觴於釋惠洪《冷齋夜話》,而後宋代詩話皆引用或繼承其說,唯洪邁《容齋隨筆》提出蘇軾化典白居易之工:採舊公案,機杼一新,前無古人。因此本文欲從酒紅意象的典範轉移,以創意思維與造語的角度,探討蘇軾如何能夠?機杼一新,前無古人,從而在宋代詩學意新語工的特色建立下,成就蘇軾個人意新語創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