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紀錄片成果日漸豐碩'但不同於國外商業紀錄片的大型製作規模,台灣獨立紀錄片工作者因缺乏創作資金,以致於每位工作者幾乎都擁有一整套紀錄片製作流程知識;但是這些知識隱藏在工作者的腦中,因而難以被表達、分享及傳播。如果能將這些極具價值的隱性知識萃取出,並系統化表達,再提供對此領域興趣者參考,應有助於知識之傳播與應用。本研究探討台灣紀錄片工作者之隱性知識,以紀錄片製作流程為基礎,深度訪談12位獨立紀錄片工作者,並以「IF-THEN-BECAUSE」編碼方式作為辨識隱性知識的框架,合計辨識出20種獨立紀錄片製作之隱性知識;本研究嘗試利用「模式語言」(pattern languages) 的概念表達隱性知識,將文獻歸納出的獨立紀錄片製作之五大知識分類:「素材」、「觀點」、「拍攝」、「剪輯」、「發行及其他」作為模式語言的核心架構,再結合以「IF-THEN-BECAUSE」之形式呈現隱性知識,形成一個獨立紀錄片製作模式語言表達。利用模式語言結合rIF-THEN-BECAUSE」方式編碼同時主現知識萃取結果,有利於辨識受訪者隱性知識使用的情境,進而利於隱性知識之萃取,而結果以系統化呈現表達整體知識架構及使用情境,也便於讀者確實理解隱性知識,新手得以迅速掌握技巧。本研究萃取出之隱性知識可供對紀錄片有興趣者應用,而將隱性知識萃取並系統化表達的方式,亦可供知識管理相關領域參考。 |